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
第二部分健康管理医学基础知识
五、卫生统计学基础知识
1、医学统计学
1)医学统计概念: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
2)医学统计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
3)医学统计内容: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实验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4)医学统计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2、医学统计资料
1)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3)统计资料的要求:资料必须完整、正确和及时;要有足够的数量;注意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4、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的集合。
5、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6、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
7、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8、概率与频率: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 P 表示。取值范围 0~1。频率是对样本而言。指一次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率。小概率事件:P≤0.05 或 P≤0.01 的事件。
9、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数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
10、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方差与标准差、极差、百分位数、变异系数。
11、算数平均数:又称均数,用μ表示总体均数,用 x^表示样本均数。
12、中位数:指一组由小到大排列的观测值中位次居中的那个观测值。
13、几何均数:是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指标。适用于等比资料和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14、方差及标准差用途:描述对称分布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
15、百分位数的用途: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在某百分位置上的水平及确定偏态分布资料医学参考值范围。
16、统计表
(1)统计表结构:标题、标目、线条、数字组成。有的统计表还有备注。
(2)制表要求:
1)标题:概括说明表的内容。
2)标目:用以指明表内数字含义,横标目为主语,表示被研究对象;纵标目为谓语,表示被研究事物的各项统计指标。
3)线条:除必需的顶线、底线、标目线以外,应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线条,不使用竖线、斜线。
4)数字:阿拉伯数字,准确无误;同一指标的数字的小数位应一致,位次对齐。
17、统计图制图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要有标题,位于图形下方的中央位置。
3)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要有标目,标注原点、尺度、单位等。纵横轴的比例以 5:7 为宜。
4)同一张图内比较不同事物时,需用不同颜色或样式的线条区别表示,并附图例说明。
18、常用统计图的类型 医学研究和卫生统计中常见的统计图有很多种,根据适用的资料类型可分为:常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直方图、折线图、误差条图、箱式图和散点图,常用于描述计数资料的直条图、圆图和百分条图等。
19、统计推断: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包括总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20、假设检验
概念原理:又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通常把需要判断的总体特征叫做“统计假设”,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基本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2)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3)确定 p 值,做出推断结论。
注意事项:1)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定量资料,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用 t 检验;多个独立样本均数用方差分析;配对设计用配对 t 检验;随机区组资料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2)结果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无实际意义的关系。p≤0.05 称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称为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六、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1、中医理论
特点:整体观和恒动观。
学说: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精津学说、经络学说、中医病因学说。
2、阴阳学说:阴阳交互作用: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五行学说:世界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构成。
4、经络学:
5、中医病因学说:
6、中医诊断的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1)望诊:即观察神、色、形、态,以及身体局部分泌物、排泄物的外观,其中以望面部和望舌为重点。望面色一般为:面色白主虚,赤主热,黄主脾虚、湿困,青主瘀、寒、痛,黑主肾虚、寒、水、瘀。望舌即中医的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若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中医认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正常。舌质淡白主寒、虚,红绛主热,青紫主寒凝血瘀;白苔主寒证、表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等等。
(2)闻诊:包括耳闻和鼻嗅。
(3)问诊:是获取病情资料的主要途径。其内容常概括为“十问歌”. 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4)切诊:现在分为脉诊和按诊,但古代中医中主现是指切脉。切脉的部位,一般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口,即现代解剖中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每侧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两手合而为六部脉,不同部位,对应不同脏腑,称为“三部九候”。中医脉象名目繁多,除“平脉”,即正常脉象外,对病脉现常归纳为“28 脉”,即:浮、沉、迟、数、洪、细、微、散、虚、实、滑、湿、长、短、弦、芤、紧、缓、革、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诊脉时,患者一般取坐位或正卧位。患者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侧垫上布枕。
7、辨证施治主要内容:根据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诊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诊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不可分享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诊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
8、中医养生常用方法:精神养生(清静养神、立志养德、修身养性、开朗乐观、调摄情绪)、起居调养(和谐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养生(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一要和五味、
二要有节制、三要注意饮食卫生、四要因时因人而宜)、体质调护、传统运动、娱乐养生、经络保健、药物养生(泻不伤正、用药宜缓、补勿过偏)。
9、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正气为本。
18、临床试验
(1)概念:是临床上评价新药、新疗法的一种试验,是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这种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该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2)目的: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或影响。
19、社区试验
概念:又称生活方式干预试验,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20、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1)真实性/有效性:是指筛检试验或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
2)可靠性/信度:变异系数、符合率、一致性分析。可靠性又称信度,指相同条件下同一实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3)收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试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实验性方法。
4)诊断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半客观指标。
5)确定诊断标准的方法有: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和 ROC 曲线法。
6)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
1)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
2)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3)要有足够的样本量。
4)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
5)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
6)试验的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21、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
1、联合试验:
1)平行(并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优点:提高灵敏度、降低漏诊率
缺点:降低特异度、增高误诊率。。
2)系列(串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阴性即诊断为阴性,全部阳性才能判为阳性。
优点:提高特异度、降低误诊率。
缺点:降低灵敏度、增加漏诊率。
2、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22、筛检试验
(1)概念: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2)用途:1)早期发现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患者,以进行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或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预后;2)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3)流行病学监测;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3)筛检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鼻咽癌。
(4)筛查分类:群体筛查、选择性筛查。
(5)筛查方法:单项筛查、多项筛查。